详细内容

学唱歌|唱歌嗓子不用力,哪里用力?

力是歌唱发音的基础,是声带振动的原动力,也正因如此,有很多的歌唱者寻觅着用力的方法和用力的具体部位。有的歌唱者用力在硬腭,有的歌唱者用力在眉心,有的歌唱者用力在全身等等,其说法和使用都是不全面的。



   有些初学歌唱者,他们找不到正确的歌唱用力部位,歌唱起来总是感到有劲使不上。声音发出来飘飘荡荡毫无根底。有的歌唱者虽寻到了用力部位和用力方法,但是,他的力应用不妥,声音听起来还是不够理想。比如说吧,有的歌唱者歌唱进来喉部用力太重,下腭用力太大,这不但不能给声音带来益处,反而会使声音的持久性及声音的色彩不佳,给歌唱带来不应有的麻烦.因此说,歌唱的用力正确与否以及它的具体用力部位问题,是一个科学的歌唱力使用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很好地去研究它,分析它并设法去使用好它。



   我们认为,在歌唱发音的具体用力部位应在如下四个部位:

   1.头的顶部部位用力(即头部正中用力);

   2.口咽壁部位用力(咽肌向上提起的扩张力量);

   3.腰部部位用力;

   4.脚掌部位用力;




   这里,头部位的顶端用力和口咽壁部位用力的力运动方向是向上方拉起,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腰部和脚部这两个部位的用力,力的运动方向是向下的,形成一股向下的力运动。这两大股力量就形成了两股反向力的运动相互作用,我们在歌唱发音时.音越高在自我感觉上这两大股力量的反向拉力运动就越大。这好比一个人用绳子系上一个大铁球一样,然后使铁球做圆周运动将绳子拉紧成一条直线,此时球的运动速度越大,则它的离心力也就越大,为使铁球不至于抛出,此时球的向心力也就相应地随之越来越大。这时,人握紧绳子的力童也越发加大,使向心力和离心力形成力的平衡作用。歌唱的发音也是如此,向上方拉起的力量越大,则向下方运动的力量也就相应的越发加大。只有这样才能使两股不同方向的反向力产生平衡作用,否则不是声音发飘无根基,就是声音感到沉落下来,发浊、发僵、不柔和.我们在使用力时首先要注意不能发浊,而要将力量应用得轻巧。



   这两大股反向力,是由几股力合成而形成两大股反向力运动的。在物理学中,这种由几股力来合成的力群,叫做“合力系”。向上方运动的力,我们叫它向上方运动的合力系。因为它也是由头顶部的力和咽部的力合起来向上的力系运动,所以我们也可以叫它为向上方运动的合力系。同理,向下方运动的力叫向下方运动的合力系,因为它也是由两股力量来合成的。



   向下方运动的合力系,应以腰部位用力点作为力的起动点,然后再带动脚部位的力一齐向下方运动。向上方运动的合力系,应由软腭提起(咽壁扩张)来做为力的起动点,用它来带动头的顶部用力一起向上方运动,它和向下方运动的力系形成两大股反向的拉力作用。这两大股力量相互体现,相互依存。这两股力量的反向拉力对抗作用,应在歌唱器官的各个部位都打开的基础上来做,并将声音拉起形成平衡,使声音有一种立体感和向前运动的感觉,能竖起来形成筒状共鸣音响效果。这种反向力的运动作用,不仅仅是在歌唱中如此,在人类的各种劳动之中也是同样。如:我们搬一件重物,身体就会产生两大股反向力的拉力作用,从这点上看,有些人认为歌唱丝毫不用力量,则是一种不科学的看法。固然,我们说一个歌唱者发音用力过大过拙时,以毫不用力的此种感觉做为教学方法或手段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发声用力是可以的,但它只能是做为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



   另外还要补充一点,歌唱发音当中的用力部位或是受力部位的力作用点应是越小越好,尤其是口咽腔体,因为咽腔体是由肌肉组成的,用力点的面积过大,就很容易使咽肌过分的紧张,影响咽肌的伸缩性,以致最后影响到声音效果。我们知道,肌肉的活动和伸张,是由松和紧两方面组合的,如果没有较好的松,就不可能有较好的紧。为能使咽肌活动正常,并能很好的服务于歌唱,我们主张力的使用点和受力点的面积应本着越小越好的原则(图20).这一使用的力点和受力点的优劣,对于歌唱的声音质量,起着很强的制约作用。但这种技能的把握,并非是一朝一日之功,它是需要歌唱者花费一定时间练习才可掌握和应用好的。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