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林毛根:潮筝大师,艺德双馨

林毛根,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顾问,汕头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揭阳人,1929年出生于潮乐世家,父亲林道耀是当地著名的椰胡演奏家,经常在家与潮乐界高手聚会,使林从小得到艺术的熏陶。后随潮乐大师张汉斋学习古筝。1958年、1962年先后与张汉斋、何天佑等大师合作为中国唱片社录制《月儿高》、《深闺怨》、《睢阳恨》等名曲;70至80年代又多次与潮乐大师杨广泉合作,先后为太平洋影音公司、香港东南亚唱片公司录制《雁南飞》、《柳青娘》、《思凡》等;1984年为中央广播电台海外部录制创作筝曲《思乡曲》。

林毛根.jpg

林毛根先生是潮州古筝学派第三代传人之“年轻者”,此前,在中国筝坛享有盛誉的苏文贤、徐涤生、高哲睿、黄长富等潮州筝第三代筝家相继归西,林毛根先生于2007年6月8日不幸逝世,这是潮州古筝学派的一大损失并由此进入承前启后的新时代。此时此刻,对林先生的最好纪念是对林老精湛筝艺的研讨、传承和高尚艺德的颂扬,以为后学者之表率。
下面从“艺”、“德”二端,略谈林毛根先生对中国筝乐的贡献。

一、艺

纵观当今艺坛,随意给艺术家贴上大师标签已有泛滥之势,“艺术大师”每每变成恭维之词。但我们可以非常负责地说,以林毛根先生在中国古筝的地位和影响,无论在古筝乐造诣或理论建树,是当之无愧的“潮州筝艺大师”,林毛根先生是改革开放30年潮州筝的领军人物。
林先生的筝艺特色可用“典雅清逸”四个字来概括。林氏筝风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
①深厚的潮乐传统根基。林先生出身潮乐世家,从小接受潮州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后入张汉斋先生门下,得其真传,可谓“根正苗红”。我曾在汕头市艺术研究室、汕头市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古筝传统与潮筝特色”艺术研讨会上提出:“潮州筝根在民间,花开田野,学贵熏陶,妙在韵味”。林毛根先生就是在这一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熏”出来的一代潮乐筝艺名师。
②丰富的艺术阅历。林先生长期供职于文化艺术部门,从事领导工作,爱好广泛,见多识广,有较宽广的艺术视野,独特的筝学理念和审美情趣。他常言:“淡中见浓,才是真功夫!”这就是林老对潮筝的理解和追求。
③非凡的左手功力。林老有一句名言:“右手出旋律,左手出风格。”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强调左手按音在古筝演奏中的主导地位。他强调潮筝各调按音的准确、清晰、悦耳,简言之,就是“二四谱”三、六、五三个“字”的做韵,擅长用吟、滑等按音手法对右手大拇指弹出的弦音加工润色,(弹按尾随)以收音清韵雅之效。可以说,潮州细乐筝曲化是形成林氏筝风的基础,而左手按音技术的修练和运用则是其清丽淡雅演奏风格的奥秘所在。
林先生不但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在潮州音乐理论,著述上也屡有佳作,其文风轻灵流畅,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曾在《中国音乐》等音乐期刊发表专论,协助外地筝家出版潮州筝曲演奏谱,为潮州筝乐基础理论研究和潮筝的传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古筝普及中的“重男轻女”现象,他撰文《弹古筝也要注意生态平衡》,对古筝界的传承和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忠告。1997年,他著《潮州音乐漫淡》一书,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的潮乐通俗读物,该书一文一项,一事一议,宛如家中酒席的拼盘和小菜,堪称精品。2006年,林先生身患重病,病榻中,他以一名老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和反思,写下《潮州乐曲一曲多名的背后》,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窥见潮州音乐发展道路的一个个沉重的脚步并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德

林先生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筝家,是筝界同仁十分敬重的和霭可亲的长者。林先生以“和为贵”为宗旨,广交天下筝人,包容和欣赏不同古筝流派。他与传统古筝四大派的河南曹桂芬、山东高自成、客家饶宁新是挚友,经常会乐论道,促膝谈心;现代筝快速指序首创者赵曼琴是他的座上客;比林老小近四十岁的“中国古筝王子”王中山更与林先生结成忘年交。林先生经常为全国各地求学者传授潮州筝艺,无论专家、学者,或是院校学生,业余爱好者,他一视同仁,悉心传授。

90年代,林老走红中国筝坛,荣誉接踵而来,先后出任各筝乐活动的核心成员。林老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荣誉,对待头上的光环,并以更大的热情,更勤奋的工作,传播和弘扬潮州筝乐。2005年,林先生的辉煌筝艺人生达到了顶点,出任中国古筝艺术第五次学术交流会艺术委员会主任。一位地方流派古筝家,在专家、学者云集的全国筝会被委以重任,除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林老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各路高手对林老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其时林老已77高龄,每天穿梭各个会场之间,不知疲倦,通力协调。开幕酒会上,林老在大会秘书长王中山的陪同下,依次向与会代表敬酒,令全场筝人感动不已。

林先生于07年6月8日逝世,享年79岁。林老走了,走得匆忙。可以告慰林老的是,他的事业后继有人,林老长女林乔在中国古筝艺术第六次学术交流会上登台亮相,一曲《活五•柳青娘》一鸣惊人!林老未经整理的演奏谱也由林乔、林钟两姐妹整理定稿,著名古筝家周延甲教授作序。在此予祝林老遗稿早日出版,让林老的精湛筝艺得到更深、更广的传承和弘扬。
林毛根先生语录
音乐和别的艺术不一样,其它有文物,比如画,可以找到很古老的画;比如剧本,什么时代出的,从地下挖出来有实证,没有话说。而音乐过去没有录音,靠一代一代传下来,现在演奏的潮乐是活化石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潮乐有唐宋遗风。
潮州音乐跟潮菜一样,清淡、细腻、多样化,带有海的特点。
音乐拉的好叫儒乐,潮乐就被称为儒乐。儒家强调中和,中和是潮乐的特点,所以它比较平和不激烈。
潮州筝的特点是,大拇指弹到那里,左手按一下。弹筝的时候是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大拇指三个指弹。
弹筝右手看起来比左手忙,但曲子的风格韵味常出于左手。世界上凡是肉眼看得见的东西容易学,看不见的东西就难学。右手弹筝,手指按在那根弦上,看得明白;而左手按弦的深浅、颤音的掌握、收放的控制等等,更重要的是靠耳朵、靠感觉。韵味出于慢功。

林毛根先生生平:
林毛根先生于1949年入伍,建国后长期在文艺部门服务,任过文工团团长、文化馆馆长、音乐曲艺团团长、歌舞团团长等职,还担任过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中国石涛艺术学会理事、汕头市政协常委、汕头市音乐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其个人经历被入编中国音乐家辞典。
1958年、1962年先后与张汉斋、何天佑等大师合作为中国唱片社录制《月儿高》、《深闺怨》、《睢阳恨》等名曲;
七十至八十年代又多次与潮乐大师杨广泉合作,先后为太平洋影音公司、香港东南亚唱片公司录制《雁南飞》、《柳青娘》、《思凡》等;
1984年为中央广播电台海外部录制创作筝曲《思乡曲》。
1987-1988年又先后为新加坡“山立”音响公司、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社录制出版《林毛根古筝专辑》共三辑,
1989年、1991年先后应上海音乐学院、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邀请为古筝专业师生作示范演出和讲学,并为香港“雨果”和台湾“中国龙”等录制《寒鸦戏水》、《思凡》CD专辑,作国际性发行。
此外,由国家教委、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国风》(10集)大型音乐艺术片,林毛根的筝独奏和个人艺术生活片断,作为南筝代表被收录。
林毛根是潮州筝派的当代传人,被誉为潮州筝艺大师,演奏风格典雅清丽、尤以演奏韵味浓郁的“活五调”见长。在《中国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过《谈二三四谱》、《谈潮州筝》、《潮乐的风格与“活五调”》等专论。
1992年又有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潮州民间筝曲四十首》演奏谱问世(李荫编),
为弘扬南派筝艺做出贡献,1991年在辽宁朝阳举行的全国筝会上被授予《荣誉证书》。
1998年下半年被聘为北京中国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班客席导师。
林毛根自1983年至1990年多次应邀赴港演出和讲学,
1990年10月应香港市政局之邀请参加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的南北四大筝派汇演。
1995年又应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狮城华乐团特邀赴新演出。
2000年3月应台北市立国乐团邀请赴台湾演出和讲学。
2002年先后赴南京、上海参加南京国际古筝艺术研究会,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在著名古筝老艺术家专场上演出。
2003年9月赴京参加“国乐九大名家京城盛会”,在中山音乐堂,与李祥庭、宋保才等名家同台献演。
2004年4月又应邀赴港参加“艺海长青-国乐名家珍品演奏会”,与林石城、陆春龄等高龄演奏家联袂演出,均获得好评。
林毛根先生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早年曾随著名画家陈文希、黄独峰先生学国画,擅长画鸡,作品多次参展和见诸报刊杂志。
2007年6月8日13时20分,林毛根先生在汕头逝世,享年79岁。

以上内容根据厦门古筝培训基础教学在"学琴吧"中的整理而出

厦门古筝学习,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活动微信:学琴吧(xueqiba)

0.5 (1).jpg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